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妇产科 > 分娩期并发症 > 产后出血
编号:13427543
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以及对产程进展、产后出血和母婴状况的影响分析
http://www.100md.com 2020年3月1日 《特别健康·下半月》 2020年第3期
     【摘要】目的:观察无痛分娩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,分析其对产妇的的镇痛效果及对产程进展、产后出血、母婴情况的影响。方法:选入在2016年9月—2018年6月期间于本院进行分娩的90例产妇作为参考对象。利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平分为对照组(给予助产士指导分娩)和研究组(给予无痛分娩),比较2组产妇的产程情况、镇痛效果、产后2小时出血量以及母婴状况。结果:研究组镇痛有效率为97.78%显著高于对照组26.67%,P<0.05;2组产妇的产程时间、产后2小时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无明显差异,P>0.05;研究组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,P<0.05。结论:无痛分娩技术有助于缓解分娩痛苦,改善母婴状况,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无痛分娩;镇痛效果;产程进程;产后出血;母婴状况

    【中图分类号】 R365 【文献标识码】B

    【文章编号】2095-6851(2020)03-119-01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前言

    伴随妇产科的临床技术不断提升,无痛分娩逐步应用到临床之中,其有利于改善产妇的分娩痛感,有效促进产妇顺利分娩。

    1 资料和方法

    1.1 基础资料

    将2016年9月—2018年6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90例产妇进行研究,根据随机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(n=45例)和研究组(n=45例)。

    [研究组]——年龄范围上限值:21岁,下限值38岁,年龄平均值(29.59±2.18)岁;初产妇为28例,经产妇17例;孕周为38—40周,孕周平均值为(39.63±1.06)周。

    [对照组]——年龄范围上限值:22岁,下限值39岁,年龄平均值(30.42±1.86)岁;初产妇为27例,经产妇18例;孕周为39—41周,孕周平均值为(40.75±0.85)周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对2组患者的(年龄、孕周等)基础资料比较,结果无差异,P值>0.05。

    1.2 方法

    对照组通过助产士的引导方法完成分娩,在分娩期间严密监测产妇的生命指征,并予以鼓励及支持。

    研究组给予无痛分娩,主要方法为:对产妇进行硬膜外腔麻醉,当子宫进行收缩缓解时,慢速注射3至5毫升的利多卡因(浓度为1%),以此为实验用量,放置硬膜外导管,回抽无血,同时实验表示导管位于硬膜外腔,将导管进行固定,将微量注射泵进行连接,注射10毫升浓度罗哌卡因(浓度为0 .15%)联合20ug芬太尼,持续泵入0.1%罗哌卡因并联合每毫升20ug的芬太尼,泵注用量为每小时8毫升,每次5毫升PCA,设置半小时锁定时间,将麻醉平面控制于
    1.3 评估标准
, 百拇医药
    评测2组产妇的镇痛情况、产程进程、产后2小时出血量以及母婴状况。通过VAS疼痛评分标准评估2组的镇痛效果,分值为0至10分,①0分:产妇无痛感;②1—3分:有轻度痛感,属于可接受范围;③4—6分:痛感较为明显,并难以有效睡眠,还可忍受;④7—10分:产妇有较为强烈的疼痛,痛感难忍,无良好食欲,对睡眠造成影响。0—6分属于有效镇痛。

    1.4 统计学方法

    借助SPSS21.0统计软件实现数据处理,用“均数±标准差”的形式表示2组产妇的镇痛效果、母嬰情况,行t检验;以率(%)形式表示2组产妇的产程进程、产后出血量,行卡方检验,组间对比P<0.05,即可证实以上各个指标有差异性。
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2.1 对比2组产妇的镇痛效果

    研究组镇痛有效率(97.78%),对照组镇痛有效率(26.67%),P<0.05。具体见表1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2.2 对比2组产妇的产程情况及产后出血量

    与对照组相较,研究组的各个产程及总产程、产后2小时出血量与其均无明显差异,P>0.05。具体见表2。

    2.3 对比2组的母婴情况 对照组产妇的剖宫产率4.44%,研究剖宫产率为4.44%,对照组明显较高,P<0.05。2组产妇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区别,P>0.05。具体见表3。
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由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常需要忍受强烈的疼痛,但一些产妇由于难以承受疼痛或是畏惧疼痛,而倾向剖宫产方式分娩,但该方式容易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,缺乏一定的安全性[3]。因此,为缓解分娩造成的痛感,需要对产妇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,而如何选用安全、科学、高效的无痛分娩方法已是当前产科探究的重点课题。

    本次研究结果显示:研究组镇痛效果及剖宫产率显著优于对照组,P<0.05;2组产妇的产后2小时出血量、产程时间、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显著差异,P>0.05。这提示,无痛分娩可以有效提高镇痛效果,减少剖宫产率,但对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无有效影响,这与部分研究结果不一致,仍需更多样本进行研究。

    综上所述,在妇产科中实施无痛分娩方法,可以改善分娩带来的痛感,并有利于提高阴道分娩率,临床效果良好。

    参考文献:

    [1] 郭建芳.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[J].中国保健营养,2019,29(26):73-74.

    [2] 李丽萍.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效果分析[J].饮食保健,2019,6(34):32-33.

    [3] 肖静.无痛分娩联合缩宫素对初产妇产程进展及分娩结局的影响[J].医疗装备,2018,31(24):152-153., http://www.100md.com(肖艳秋)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妇产科 > 分娩期并发症 > 产后出血